中国赶超美日核聚变
在阅读此文前,麻烦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,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,感谢您的支持。
经济的发展,让各国开始关注核能的作用。目前,我们利用核能都采用核裂变所释放的能量,事实上核聚变相较于裂变能够释放更大能量,因此成为了各国研究重点,包括美国、日本等核能大国等此前已经耗费数十年的时间,试图攻克核聚变的难题。
(资料图片)
如今,中国也有核聚变最新进展,而且一出手就是大招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核聚变与核裂变的应用
核能,可以说是人类资源利用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节点,但是直到如今对核能的利用都停留在核裂变释放能量的阶段。和其他能源相比,核能是一种清洁能源。但是,核裂变反应之后所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,却成为了很多国家头疼不已的问题。
不仅如此,核裂变在核反应中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,未来想要核能进一步的利用,核聚变成为主流的发展方向。
核聚变能否实现呢?答案是肯定可以的。在我们身边,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了核聚变反应。例如我们所熟悉的恒星——太阳,他内部就在源源不断的进行核聚变反应。
不断的挤压,使得核能不断对外释放,形成高能粒子、电磁波等能量形式,也给地球送来了光和热。不仅如此,我们人类所研究的核弹,所采用的也是核聚变反应。只不过,他属于一种不可控的核聚变反应。想要对核能进行有效的利用,这样爆炸式能量释放显然不可行。
因此,可控核聚变成为各国研究的重点,这点在数十年前,各个拥有核实力的国家,形成了共识。但是,研究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。
直到2022年底,美国的加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终于传来了好消息。他们宣布自己在核聚变实验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,核聚变反应堆中实现净能量的增益,即产生新的能源量大于所消耗的旧有能源量。这一重大发现,让人们兴奋不已,不少人坚信我们利用核聚变的时代即将来临。
当然,和裂变相比,聚变有着其不可比拟的功用。聚变能量损益小于能量释放,因此更加清洁和环保,成为未来核能利用的主流和方向。当然,核聚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,但是核聚变距离商业应用仍有很长一段距离。
毕竟截至目前为止可控核聚变技术,仍然停留在实验室阶段。尽管我们看到了不少成绩,但是这样的聚变在极短的时间发生,时间可以精确到秒乃至毫秒级别。如果能够达到分级别的,都属于重大突破。因此,说是可控,但是距离想要商业性可控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核能目前主要是为了供电使用,短时间内想要应用,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件事。保守估计,想要核聚变在日常供电中出现并应用,至少需要到2050年后才能实现。这意味着,我们将在二十几年后,才能使用到由核聚变所产生的能量。
根据现有资料和各国反馈来看,之所以难以实现核聚变的广泛应用,主要原因在于核聚变装置材料十分难得。首先,我们进行核聚变需要在一定容器内进行。用什么耐高温的材料来打造容器,成为了摆在科学家面前的一大难题。这里的耐高温可不是区区几百几千的温度,而是直接上百万摄氏度级别。而如果想要实现稳定核聚变,温度需要达到一亿摄氏度。
一亿度高温,是很多人无法想象温度,宇宙中大部分的物质在这样的温度下,都化为等离子态。高温容器内,不仅耐高温同时还需要承担一定的压力。因此,核聚变不仅技术有一定的挑战,如何寻找一个稳定的容器才是实现核聚变的更加关键的因素。
美国和日本两国核聚变的研究
对于核聚变的认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,彼时随着各国开始对核武器研究的深入,人们开始着手核聚变研究,并在日内瓦召开了一次会议。
在这次会议上,各国各抒己见,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积极性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。而中国在两国面前,这只能算是后来者。
早在二战末期,包含美国、日本等多个国家在内已经开始着手研究核聚变,并且部分国家成功的建设出的托卡马克装置。该装置是核聚变是关键装置之一,不少人猜测有了这个装置,核聚变的研究很快取得成果。然而到如今,可控核聚变的研究仍然很缓慢。
除托卡马克装置,还有可以激光惯性可以完成可控核聚变,两种核聚变方式,美国在两者上都卓有成就。尽管美国已经在这一方面已经做到世界领先,但是其所取得成绩依然寥寥无几。
2019年,美国宣布实现了等离子线性实验,但是这距离可控核聚变的技术仍然有很大的差距。按照目前的研究进展,想要让核聚变技术步入正轨,至少需要20-30年。
美国和日本是当下两大核能研究国家之一,美国成绩如此。那么同时核能研究大国日本,又取得怎样的成绩?
日本和美国研究不同,和美国双管齐下相比,日本则关注托卡马克装置的升级和改造。在完成装置完成之后,1985年日本在马克装置基础上打造了JT-60并运行。
然而,和美国一样,日本在核聚变的研究之中,也同样出现了停滞不前的情况,而且一停就二十年。为了打破研究僵局,在2013年对装置JT-60进行重新组装,并在19年正式运营。
从美国还是日本来看,核聚变反应研究进展都较为缓慢,效率并不太高,最展现的效果也并不令人满意。根据前文来说,我国是核聚变反应研究较晚,但是我国后来居上,取得了不少令人惊叹的成绩。
中国领跑核聚变的研究
研究核聚变已经不少核能大国的共识,而中国算是其中比较后来者。在1958年日内瓦所召开的大会的同年,中国就已经开始核聚变的研究。但是我国刚刚建国不久,科技不算发达,在资金财政方面也非常紧张,因此只能建设小型装置来进行核聚变实验。
1969年,我国建设了一台角向箍缩装置,五年后我国成功建设完成了托卡马克装置,尽管这样的发展速度足以让世界惊叹。但是这仍然改变不了中国在这一领域起步晚的事实,毕竟此事美日两国的托卡马克装置已经问世了16年。
当然,自决定研究之日起,中国对于核聚变的研究高度重视。上世纪70年代,为更好的探究核聚变原理以及如何实现可控等难题,我国特别成立了研究所专项突破这一难题。有着专业的人员,专项资金的注入,该机构承担了我国此后三十余年的核聚变的研究工作。
但是,和美国和日本一样的是,前期发展速度较快的中国,却沉寂了数年,在2010年才终于有所进展。但是这一进展,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,“人造太阳”的问世,属于核聚变的重大突破,这让多个国家不得不佩服中国人的速度。
说到“人造太阳”,又名东方超环,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磁约束的概念。我们都知道太阳内部之所以源源不断发生核聚变,这是由于太阳庞大的质量,产生引力使得原子挤压进而造成了核聚变反应。这样的引力恐怕只有放在太空里头才能实现,否则耗尽整个地球都别妄图实现这样的核聚变。
因此,增加质量提高引力的方法可行难度大,于是人们找到了作为“平替”的强大磁场。将核反应的重要原料氘和氚变成等在高压高温中形成了离子体,一般来说,当温度上升到1亿摄氏度以上时候,氘和氚内部发生变化,达到了和激光轰击一样的效果,进而产生聚变效应。
以上就是中国“人造太阳“的运行原理,通过这样方式,我们达成了多项世界成绩,如1.2亿摄氏度下,该装置可以运行101秒,而这些成功了领先诸多在核领域的发达国家。
达成这样的喜人成绩并不是一朝一夕,一蹴而就的,其背后是中国的科研工作夜以继日奋战的结果。中国自着手核聚变研究以来,特别是72年设立专项研究所后,始终一心一意致力于核聚变的突破。
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同很多发达国家一样,也遇到过重重的苦难,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和改变过初衷。正是这样的决心和毅力,让中国在落后它国十几年的情形下,依然可以奋起直追,达成如今的成就。
2021年5月,我国对“人造太阳”装置再次升级,升级之后的装置整体相较于过往性能有了直线提升,未来相信在该装置的助力下,我们将会取得更大的成就。
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,也是诸多能源消费大国之一。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,中国在能源方面的研究和开发,更多迫切。如今中国核聚变研究取得诸多成绩,离不开科学家的支持,当然,这也是我国能源问题面前最好的解决方式。我们期待,核聚变能够早已应用,让大家更清洁、安全的用上核电。
好了,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,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,关注和转发。谢谢您的支持,下期更精彩!
标签:
相关文章
天天快消息!万盛股份董秘回复: 该事项尚在进行中,公司将密切关注相关事项并及时披露事项进展
万盛股份(603010)06月20日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答复了投资者关心的问题。
每日报道:安旭生物:公司将部分闲置货币资金进行了现金管理,购买安全性高、流动性好、稳健的投资理财产品,增加资金收益
同花顺(300033)金融研究中心6月20日讯,有投资者向安旭生物提问,董